当前位置: 首页 > 谱系综合管理 > 文章著作 > 传承人文集

刘勇老师《太极拳经》讲座之七

2014/4/9 1   来源: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    共830人浏览    我要评论

根据陈正雷老师的著作《陈氏太极拳、剑、刀》
“中气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
“足大趾待手气走足后,乃与手一起合住,此时方可踏实”
这句话就讲了我们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手与足的要求,“中气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就是说我运劲的时候,运气的时候,我中气运行的时候,我们最终的终点是在手指头上。就是我手指头感觉到中气到了,这个时候才证明你运气到了,有很多拳论要求松,要求空,就是手指头空无一物,平时我们有很多人运气没有运到手指头上,运在胳膊上、肘上、手腕上,那么运到手腕上必须运到手指头,这个时候才算中气运足了。所以这个就是我们打拳时要体会的,我们经常听老师讲中指领劲,就是我们把中气运到手指头上。那么下一句正好和上一句对应起了,就是“足大趾待手气走足后,乃与手一起合住,此时方可踏实”这就是讲我们很多时候换招变势,你定势的时候、换势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去转。这里讲合住了,不是劲合住了,是讲中气即手指与脚趾一起合住了。那么一起合住了它的次序是手与指、那么就是先是中气到手上以后,然后与脚大趾合住。这时候就要踏实了,就是我手运到这个地方,然后运足了,与脚指头一合劲,一踏实,这个时候就稳住了。你象我们做白鹤量翅,运到手指头后与脚趾头一合,心气下沉这就叫稳住了。你做单鞭也好、劲运到手指头跟脚趾头一合下沉就踏实了。就是说手一定先运满,然后再与足合。这就是我们很多的动作练到这为什么有一个回正,回正就是让你合住劲。就是手拉到这一回正,这个时候手指头与脚趾头就合起来了。所以说脚趾,脚劲是最后一个劲,你把它这个劲踏实它的另外的一个劲就又出来了。所以脚是变招换势的最后一个动作。我们有很多时候是脚先拿好了然后再去走手,这就晚了,所以说手运足,中气运足与大脚趾合,这个时候脚再踏实,所以理解踏实的时候是这样的。
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劲,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即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这一句话讲的非常好,好在什么地方呐,“其劲皆发于心内,”好多人讲这个劲从什么地方来,就是从心内来,那么从心内来是那里呐,并不是从心脏里来,而是从意识当中来,古人讲的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意识,意识要在你的动作之前。那么这个意识从哪里来就叫“入于骨缝”就是要从骨缝里头运行的,你想我们为什么叫伸筋拔骨,我们练拳的时候皮、肉、筋、骨、髓。这个第次不断的往里进,那么叫“入于骨缝”那么骨缝在什么地方呀,骨缝就是指我们的每一个关节,我们每一个关节的连接处叫骨缝。那么骨缝是什么呢?关节的舒与张就是骨缝,劲就是从这个地方出来的。“外达于肌肤”外面表象是手、肘、肩,但实际上劲是在骨缝里出来的,即关节。那么他就讲了“是一股劲,而非有几股劲”就是所有的动作是一个劲,我们经常讲一个整劲,没有说手上劲,腰上劲,裆上劲,所有的劲都是一个劲,那么腰上劲也是身上劲,肘上劲也是身上劲,就是身上一个整体不同部位的劲,就象一个球它转动的时候,你能看到这一面转到另一面,好像是这一点转了,其实不是这一点转了,而是这个球体在运动,各个点在变向,我们在练拳、推手的时候,你看着他这个点变到这里了,他并不是这一点而是整个身体在变动了,所以他的方向,力点就改变了。“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即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这句话的意思就讲明了中气是什么,就是用我们现在的语言来说,在动态当中保持了平衡,你在变化当中保持了平衡,这就是中气,即我们身体的平衡在任何状态下都能保持平衡,那么这就是中气。那么养之即为浩然之气。那么什么叫养呀?动有动态平衡,静有静态平衡,那么你用与不用始终处在平衡的状态,你就会产生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不是我用的时候有,不用的时候就没有,你只要身体始终保持舒松、自然的状态,那么你的内气就始终在你的平衡状态下达到非常的安静,时间长了以后你的身体就会有浩然之气。那么下面就讲了中气从什么地方来,“中气贯脊中”就是这个中气是在脊背中间来。
“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这也是我们练太极拳要立身中正,也是我们前几天辅导时讲的三湾一直,为什么你这里要直,一直这个中气就会贯充你的脊柱。就会贯注你脊背的骨节中,你想颈骨,腰骨,椎骨这么多骨节,这么多骨节就有这么多骨缝,你想这有多少个骨缝呀,那么这么多骨缝他要一发力、一舒张、那要产生多大的能量呀,所以我们不要轻看这个骨节,身体关节最多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脊背上。所有骨节多的地方都是我们产生弹簧力的地方,你推一个人推不动,或推他就像推一个水袋一样在移动动,就是因为他的脊背骨节都张开了,张开以后他就会不停的移动,就会感觉到他很有力量,推不倒他。“须寻脊背骨节中。”这就道出了我们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伸筋拔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骨节舒张了他才会产生收缩,舒张就会产生力。
“中气上自白会穴,下贯长强穴,如一线穿成也。”这里讲了我们头顶到长强穴是一气贯穿,如一线穿成也,那么一线穿成他不是铁板一块,穿是什么意思,就像我们的珍珠项链,把他穿起来,那么中气是把我们脊背的力量给穿起来的,不是要求我们练太极拳的时候立身中正脊背就是铁板一块,很多人练拳的时候就是挺着身子直直的,他不会动,脊背是线穿起来的,线穿起来的时候如你带的项链,是可以随便动的呀,你怎么动都可以,就是既垂直又可以动。一线穿这个词用的非常好。
“中气贯于心肾之中,上通头顶,下达会阴……中气充足于内,而后开合擒纵,自无窒碍。”“中气必由胳膊中徐徐运行,不可慌张忽略,顺其当然之则,运其自然,勿令偏倚,而以心气行于两肱之中,是为中气。”实际上他这一段话最终说的就是,我要运用中气的时候,你不要慌张忽略,要顺其当然之则,这就讲了我们太极拳的沾连连随,这个字在这个里头就有了,你不可以紧张也不可以小视,要顺其当然之则,运其自然,勿令偏倚,就是不要偏,而以心气行于两肱之中,实际上讲到最后我们练太极拳就是骨头在转,这个就是讲的我们的每一个骨节在运行,所以练拳的时候叫骨劲,为什么我叫你们肌肉不要使劲,肌肉松开,你肌肉松开来了以后,你才会运用骨节,骨肉才会有剥离的感觉,你才不会用强劲与蛮劲。
“其行若止,其意不止,渐渐充其内劲,必使劲由骨缝中充至肌肤,以及指头,待内劲十分充足,则下势之机致自动”。就是你练拳的时候,行断意连,很多拳论里头讲过,看上去好像停滞了,在这儿换招,实际上他并没有停,他的内在还在运行转换,就是外形上你看他不动。渐渐充其内劲,必使劲由骨缝中充至肌肤,以及指头,他讲就是所有的内劲必须从骨开始,就是从骨缝关节开始,然后向梢节运行,而不是一上来你的肌肉,指头用力使劲,所以这个都是不符合太极拳原理的。下面这一句就是什么时候我换招变式呢,就是在内劲十分充足的时候,则下势之机致自动,就是我们练拳的时候,是自己故意的去动。一式合成,势势相连,随机变式,这些不是我故意去做的,我这个脚稳住了以后,他下一势他自动就弹起来了,而不是我这一势停在这儿半天,然后再去启动。就像踩这个弹黄一样,踩到下面它自动又弹起来了,是这样一个练拳的过程,不是下去再重新启动,这样会有很多断劲。所以我们练拳的时候要减少断劲,实际上就是我们讲每一势衔接的时候要自然,那么怎么样连接才自然呀,就是要运满了,运满了它就自动走了,运满了按照太极拳原理它就叫;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互换,相互为根。就是我运到头了它自动就走了,而不是没有到头我自己故意去走。
“一气运行,绝不停留,纯是浩气流转于周身,势不可遏”是内气在身上没有停留,你的动作也就不会停滞,纯是浩气。那么你就会说刘老师什么是内气在流动,我怎么感觉不到内气在流动?你所有动作做的都非常流畅,非常的自然,舒适流畅就是内气的作用,而不是让你去感觉到的内气。就像我们很多有钱人,他并不是天天手里攥着一大把钱,那些富豪们他们想干什么都可以,为什么,因为不用考虑,坐飞机,买东西,他就去。为什么,因为他有钱,他不用考虑。你练拳也是这样,你有内气了,自然流畅这就是内气,不需要去想内气,这就是内气。所有内气不是刻意去找的,你有了就不用去找,没有你找也找不到。
“但凭得周身空灵,一绺中气随势杨”这个都是形容这个身体中气的感觉,一定是周身空灵,中气才会跟着你走,他叫一绺中气随势杨,什么叫一绺,烟才叫一绺,青烟,不是一吨、一斤、一把、一撮,是一绺,说明内气的感觉是很轻的,所以他和前头的周身空灵就对应起来了。所有练拳的时候周身一定是空灵,他才会有一绺,如果你周身不空灵,那就是二斤。二斤青烟你想想那有多重呀。所以这是个形容词。
“ 两人相敌,性命所关,外观诸人,内观诸己,知己知彼,胜,而一以中气御之,不失大中至正之道 。” 这一句话就是我两个人相敌的时候,是一个性命有关的事,外观诸人,内观诸己,向外我看你,向内我看自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关节是一条就是要有中气御之,就是我一定要用中气来抵御。那么中气是什么?就是俩人相抵你一定要把握好你的动态的平衡,你在动态平衡当中,你能够保持中气不散,保持重心平衡不散,你就有了制胜的法宝了。所以他就讲不失大中至正之道,所以这个你就不会失去,我们为什么在两人相交的时候,两人相抵的时候,你会散、你会被对方打跑,击倒,就是因为你失衡了,失去平衡了,你失去平衡你就倒地了或者你散了,你中气没有贯通,没有形成一个整劲,所以这一段讲的很重要。
“中气最难名,即中气所行之路亦最难名,无行无声,非用功夫久,不能知也,所以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即四肢中所运之中气亦即此中气之旁流,此处不偏,而后四肢之中气皆不偏,虽四体形迹多呈偏势,而中气之流于肢体中者自是不偏,此意第可神而明之。”这句话很重要,很重要在什么地方呐,就是他讲了梢节,肢体与中气的关系,他首先讲中气最难名,他这个名不是有名的名,这个“名”是讲不可以明白、不好说,中气最难讲明白,是这个名。即中气所行之路亦最难名,中气运行的路线也不好说,也说不明白。无行无声,非用功夫久,不能知也,所以不偏不倚,非形迹之谓,就是这个中气不是你这个行、动作的称谓,而是指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你自然得到以后。即四肢中所运之中气亦即此中气之旁流。所以这句话意识是说我四肢、梢节,腿、胳膊,这些肢体里的中气是我中气的旁流,是身体中气的一部分。非另有一中气。这个不是另外的中气,就是说掌握身体的平衡,身体总的平衡掌握以后,手上、胳臂上运用的这些东西都是肢体上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另外的劲,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陈正雷老师书上讲的,“练身不练招”在这里就体现了练身不练招,招是指招式,身是中气是浩然之气,那么我把中气练足了,那么我这个梢节,招式就是中气的旁流。如果你身不练或没有练到,身上没有光练手上或肢体是的动作招式,那么他永远也得不到身上的身法,这个中气,梢节不是本是旁流。所以“练身不练招,练本不练标,练理不练力”这三练三不练。所以说这句话讲的就是什么是本,什么是理。
“气非有二,其柔而劲者为中气。这句话讲的就非常清楚,其柔而劲者为中气,就是柔软出来的力量是中气,一味硬者为横气,一来就想使劲,这是横劲,太极拳讲了一个叫横气填胸,横气填胸是啥意思呀,就是你一开始就使劲,使上劲你要不了一会儿,你就没有劲了,为什么?这就是横劲填胸,就感觉到气短。柔而劲者为中气,就是要在放松的前提下,你出来的这些劲那么就是中气。所以他讲:“气非有二,其柔而劲者为中气,其为用也。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中气之用,非中气之体。中气之体即吾心中阴阳之正气,即孟子所谓配道义浩然之气也。”这句话就讲了我们中气的运用,一定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中气之用。非中气之体。非中气之体是指阴阳,是指正气,我们练太极就是调节阴阳,调整平衡,通过太极拳动作姿势的练习,能够使身体是阴阳达到平衡的状态,阴阳平衡了,正气就有了,浩然之气就有了。
根据刘勇老师的太极文化论坛《太极拳经》录音整理,如整理有误请指正,我们一起请教刘老师。

关于我们 | 隐私保护条款 | 入谱平台 | 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