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谱系综合管理 > 文章著作 > 传承人文集

纪念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李得平先生诞辰100周年

2014/9/25   来源: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    共1571人浏览    我要评论

各位来宾.拳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共同纪念锦州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首任会长,陈式太极拳一代大师陈照奎的亲传弟子,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李得平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代表锦州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感谢各位来宾的光临,同时我也感谢朝阳.锦州等各地拳友的到来。谢谢大家对李得平先生的一片亲情。李得平(1914—1995),河北省卢龙县人,早年毕业于天津铁道学院,任教于锦州铁路司机学校,晚年又自修完成中国光明中医大学学业。
李老师一生酷爱武术,于20世纪30年代,先从沧州傅占鰲习练八极拳;后借在京城读书之机拜北京太极拳研究社(社长徐岱山)唐恩隆为师,习练杨式太极拳和形意拳;1960年到锦州参加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从学于王耀武习练外家武功,又从学于孙风瑞继续深造形意拳;1967年在长沙从学于吴鉴泉之徒沈志和学练吴式太极拳。
李老师一生对武术的热爱已胜过一切,他在退休时,其武功内外兼修已达上乘,可是他仍不满足,始终求学不止,拜名师以求深造。1973年在北京女儿家旅居时,与京城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之子陈照奎巧遇。李得平了解陈照奎老师家里生活拮据,决定倾囊相助,并拜陈照奎为师学拳,此后他一年几次进京谒师,一住就是几个月,在陈照奎老师的精心传授下,通习了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拳法,以及太极剑•刀•枪•十三大杆等,掌握了陈式太极拳的功法精髓和太极推手之妙,使其武功又获更深造诣。李老师为人热忱诚恳.广交挚友,与原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冯志强交情甚深,冯先生对我们锦州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也十分关注,在我会成立时专门写来贺信,并任名誉会长。李老师的同门师弟原郑州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茂珍也是我会的名誉会长,在1994年张先生携夫人和儿子张冀鹏来锦州探望师兄李得平老师,他们共同回忆当年与恩师陈照奎学拳时的难忘岁月。
李老师不仅谦虚好学,乐于求师深造,更可贵的是他学成之后不保守,不把武术神秘化,他自己学成的武艺总是乐于传给后人。。他一生学武•练武•授武,从未间断。在锦州•朝阳习武教拳的岁月中,更潜心研习陈式太极拳,在教拳时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本功抓起,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从严传授,并善于用经典的太极语言来指点学生,提纲挈领,剖释拳真,简单明了,字字千金,令人难忘。
他说:陈式太极拳以螺旋缠丝劲为主。身法要,立身中正,周身放松,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腰落跨。动作要,松缠弹抖,刚柔相济,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散展腾挪,轻灵圆转。要以腰代身,因为命意源头在腰隙,所以刻刻留心在腰间。要切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拳打万遍,神理自现。太极推手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要以柔克刚 ,粘黏连随,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切忌双重之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太极十三式要仔细揣摩。练太极剑要:劈.截.点.莫混淆,拦.扫.托.挂.抹.抽.撩,带.刺.击.经常用,十三剑法要记牢。李师垂训,耳提面命,至今记忆犹新,奉为典经。李师教拳习武,尤重育人,教徒武德,为人要谦虚正派,不可持强凌弱,不可助纣为虐。常用古今武林名人高风亮节的故事,来勉励我们众弟子刻苦习武兼修武德。忆往昔岁月,李老师那儒雅洒脱的举止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以及他授拳•传技而显示出的精绝武艺和纯厚功力仍历历在目。
李老师得陈式太极拳嫡传,其生平已入《陈式太极拳志》,1995年初他亲手创立了《锦州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得到锦州市中百商厦的大力支持,给各太极拳辅导站发放了锦旗。其得意弟子谢广田创立了《朝阳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两个研究会,成为锦州•朝阳两市推广普及陈式太极拳的主要培训中心,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先后十几人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摘金夺银,成绩优异。
我们缅怀李得平老师,要更好地习武修德,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中坚力量。
锦州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 乔增涛
2014年8月16

关于我们 | 隐私保护条款 | 入谱平台 | 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