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谱系综合管理 > 文章著作 > 传承人文集

太极忽灵架起源初探

2015/3/4 9   来源: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    共850人浏览    我要评论

    忽灵太极拳,是一罕见的且具有独特风格的拳法,在1996年以后才出现了文字记载。那么他的起源在何时?师承在何处?忽灵太极拳的名字又从何时叫起?

    陈氏十五世陈清平精通太极拳,从小架参以心得改为小巧紧凑的拳架,因其于赵堡镇广教门徒,著称于世,后人称为赵堡架。赵堡架在漫长的一百多年里,枝繁叶茂,名手辈出,主要分布在赵堡镇、南张羌乡与北冷乡。陈清平所传太极拳,在温县的主要分支与有代表性的拳法有:和氏架、李作智架、王赐信架、李景炎架。

    陈清平传下的太极拳与陈家沟所传的太极拳,在架形上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赵堡架注重开合与轻灵;陈家沟注重沉稳与缠丝。陈清平积一生练拳心得,将太极拳武功运用分为三种劲路结合在拳架里,分别传与得意弟子,此三种劲路分别是腾挪劲、忽领劲、带劲。李作智,和兆元所传的太极拳为带劲。王赐信、李景炎所传的太极拳为腾挪劲和忽领劲。

    王赐信、李景炎同为师兄弟,虽各得师傅传授,但李景炎艺不及王赐信,师兄弟俩推手吃亏的总是李景炎。李景炎先学拳于陈家沟,因不得志又改学赵堡陈清平架。陈清平为表明对弟子传授无私,一次生病卧床,在床前伺候的有大弟子王赐信和小弟子李景炎,陈故意说肚子不舒服叫王赐信去给揉肚子,王赐信的手刚刚一接,只感到一股重大的力量把赐信弹出一丈多远,倒在地上。陈清平把王赐信叫到跟前,拉着王赐信的手说:"赐信呀,我已年老,今天在跟前的只有你和小对(李景炎俗名叫小对),功夫要不断演练才能提高。练架的真正能结合气功和知道运用功夫的,世上没有几人。"并因小对来赵堡学拳晚,嘱咐赐信要照顾师弟。师傅的教诲,王赐信牢记在心。及后他和师弟李景炎在原有的架式上,把师傅所传的腾挪劲和忽领劲结合在拳架里。因此,新拳法在演练时,小巧紧凑弹抖寸劲,两脚踏地呼呼生风,逐步加圈,忽领三角,与人格手圆活忽领,将人击出防不胜防。

    架形的区分,是确定流派的重要根据。以此分类流传温县的忽雷架有两种三样。


    一种为北冷乡流传以王赐信为代表架式,一种以李景炎为代表的架式,一种以李景炎的弟子杨虎改编的架式。

    王赐信的架形忽起忽落、忽柔忽刚、小巧灵活两脚挫碾,震脚嚓嚓有声,发劲抖弹呈现每一招周身带圈,有手圈,足圈、膝圈、肘圈、跨圈外加三角。由于发劲周身带圈,门外人看时,好像圪颤,故称圪颤拳。这套拳架练功讲求五种功夫,就是一联、二圈、三着、四节、五骨。他的内在架形仍持原有架形,与和氏架基本相似。

    椐陈氏碑记,陈应德学拳于杨虎,但陈应德所传架形,为什么和王赐信所传架形一样,而和杨虎架形不一样?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由。约1928年,杨虎率弟子谢功吉、陈应德到北冷和同门师兄弟王霸、王太平共演肚打人的绝技,陈应德到北冷后,觉得北冷的拳架小巧灵活、刚柔相济,非常喜爱。当时王赐信弟子王太平为在泻梅庄北击毙拦路抢劫的土匪,又在黄河滩白水中和弟子王学富大闹白水渡口,伤人性命。因而退出江湖,拳技不再问世。因陈应德功夫高于王太平弟子王银铜、王学富、王晋让。经师杨虎同意,王银钢、王学富、王晋让重拜陈应德为师,而陈应德又尽得王太平所传,并又精肚打人绝技。这就是陈应德所传架形和北冷所流行的忽雷架一样的原由。

    温县各种拳法展现的具体时间是1984年,全国武术挖掘,在温县首次举行的武术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上,各家拳派进行了表演,忽灵太极拳的亮相,只有北冷乡原占国和王顿,还有陈应德所传西乡姓瓦的和其他后人。陈氏碑为1956年以后才写,而搜集这方面资料时,没介入这个拳法的集中地北冷乡,以致和这里所写有不同之处。陈氏太极拳志所称此拳为忽灵架,为1996年统一名字,解放前称拳多为架式捶,这就是此拳名字来源。

    1981年,温县首次记录此拳的人为北冷乡的王顿,带队录像的领导有体委副主任闫国权先生等人。其它忽拳灵的出现是1991年太极拳国际节之后。

    本枝腾挪忽灵架,传承为,陈清萍---王赐信---陈应德---王学富,王银刚,王晋让---原占国,王顿---刘万坤


关于我们 | 隐私保护条款 | 入谱平台 | 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