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谱系综合管理 > 文章著作 > 传承人文集

我与太极拳的三十年不解之缘

2015/2/7 1   来源: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    共967人浏览    我要评论

    我与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要从我儿时的一个心愿说起:

    我是河南省温县苏王村人,记得八岁那年,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由于我从小身单力薄,经常受邻居男孩的欺负,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就产生了学习太极拳防身的念头。但是,寻求学习武术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十三岁那年,我家对面邻居是杨氏太极拳荫师张普芳大师,每天晚上他都在家教自己的儿子、亲友练拳,但是前后都上着大门,由于学拳心切,我只有在木质的门缝里偷看比划,被人发觉后,人家竟然在大门上抹上粪便、架上荆棘!我向张老师学拳的路断了,但是我要学拳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了!

    这个梦想一直在我心中激荡,后来,怀揣着要练拳的梦想就到西邻学习大洪拳。但是时隔不久我就去当兵,1974年复员后在县城关卫生院工作,在县游泳池跟随王西安大师办的业余学习班练了半年陈式太极拳,之后,又和郑旭东老师学习太极推手。期间,我还经常到朱天才大师家请教指点,得到大师的真传,朱老师讲:“跟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而手指”,我总想,练好腿的功夫,站桩才能壮胆量,腿不易打颤,因此我就在腿上狠下功夫,每天早上坚持不懈地站桩,利用医院东侧小院里的几棵粗大的桐树下功夫,左右腿在树根部相互缠绕、旋转,两条腿都练肿了,去厕所都蹲不下,就这样反反复复练,腿上功夫也日渐长进,为我后来练习推手增加了胆量,从此,我练拳就像走火入魔一般,走到哪练到哪,拿住什么练什么,甚至在厨房做饭,用火柱、炒勺练旋转、缠丝……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县里举办首届擂台赛,原先是平地推手,当时改为一米多高的擂台,我踊跃参加城关推手赛代表队,每人还发一套运动服,当时,县体委在南广场也就是王西安、朱天才大师居住的地方,五街有个拳迷王麦军很不服气我,再三找王西安老师要求把我换掉让他去,王西安老师没办法,就让带队的李永祥老师通知我去体委,等我到了体委大院,院子早已用石灰里外画好了场地,这分明是要和我较量了!我沉着气,两人一搭手,只推了一圈,他就一把抓住我的衣襟,把我按倒在地,但是,我腿功早已练出来了,我就用腿和裆劲的弹簧力翻身往外一抖,王麦军仰面朝天摔出了外圈!

    第一届擂台赛,县里安排管吃管住,住在百货楼西北的招待所,表演过套路后,按公斤体重抽签,我体重只有55kg,与陈敬周大师的儿子陈有华抽在一组,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看来晚上是睡不着觉了,李永祥老师鼓励我说:“不要弃权,没事,凭你的腿功也要抵挡一阵哩!”但是,当天晚上,陈敬周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宿舍说:“这是我亲手教出来的,小张,你可不行,不用再消耗他的体力了,他准备拿冠军呢,要不然现在你们俩定步推一下比比。”我把裆一扣,轻轻扶住他的两肘,他用力在我的双肩猛推两次,我的两脚纹丝不动,第三次他才把我引动,再说人家也是门里出身。正式比赛开始,我一个箭步跳上擂台,全灯光球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王西安大师站起来为我鼓掌,他们为我的勇气鼓掌,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好几个人都弃权了,上场后,我们一搭手,转了两圈,他用手引我,把我引空用脚钩挂,差点把我打下擂台,我想,如果没有我的好腿功,估计早就摔下擂台了,这次擂台赛我虽败犹荣。通过这次比赛,我也在有华老师的推手中学到了一些技巧,在1984年的擂台赛上就用上了这些招式。

    1990年以后,为了两个孩子进城上学,家里还种有几亩地,再加上男孩有病,这十几年的光阴让我想在太极拳上成功的希望彻底磨灭了,2006年到博爱工作后,工作之余,逐渐把朱天才大师的理论和拳术上的指点以及其他各位大师的过人之处的指点重新一一如数家珍地回顾、领悟,颇有一番心得,就在博爱教了一批学员,为我在太极拳领域掀开了新的篇章,2012年到焦作,成立了陈式太极拳协会拳社,任朱天才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多次举行陈式太极拳座谈会、交流会等活动,2013年在河南省武术比赛中荣获第二名;荣获高级拳师证书;陈式太极拳传承人证书等。

    回顾三十多年的太极拳历程,我经历了坎坎坷坷,命运决定了我的一生,我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对太极拳的热爱却与日俱增,对陈式太极拳拳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陈氏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要求的重要性,先意后动,一动全动,节节贯穿的一系列螺旋运动,通过丹田的左右旋转带动躯干的缠丝、肩肘的缠丝、以及髋、膝、踝的缠丝,形成这一动全动的规律,丹田的前后运动,由前往后,由后往前的胸腰折叠运动。太极拳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更磨练了我的精神意志,我一定在有生之年勤学苦练,传承太极精神,弘扬太极文化,为太极拳事业奉献毕生精力。

 



关于我们 | 隐私保护条款 | 入谱平台 | 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