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谱系综合管理 > 更多内容 > 古今名师榜

杨露禅

2016-10-10   来源: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    共2602人浏览    我要评论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杨露禅是在河南温县陈家沟从镖师陈长兴

                          太极拳宗师杨露禅

      清朝同治年间的事,河北永年县杨露(禄)禅(1799~1872年),绰号“转杆子三爷”,当时已然成名。杨露禅是在河南温县陈家沟从镖师陈长兴(字云亭,1771~1853年)学拳,壮年后回故里教拳的,并结交了永年的武氏兄弟即武禹襄的族人武汝清(武氏是昆仲三人,武澄清、武汝清、武河清)。武汝清考中进士后任河南温县知县,所以了解杨露禅的功夫和陈家沟的太极拳。武汝清屡升,官至刑部侍郎(等于现在的副部级)。他与王公大臣们都有来往,其中有一个石贝勒(六爷)患半身不遂,想让他儿子学武,要请个名师来教。武汝清说我可以给你请来。石贝勒说:好就给请来吧。 杨露禅到王府后,拉着石贝勒的手问他为什么不下地,石贝勒说我已好久未下地了。杨露禅说,你们给贝勒爷穿上鞋。鞋穿上后,杨露禅一架石贝勒的手,就在屋里走了一圈,然后上到坑上,石贝勒佩服极了(这也是杨露禅一进门就露了一手)。石贝勒说:好,你的功夫很高明,我马上就叫儿子给你磕头拜你为老师,跟你学功夫。他儿子叫石少男。这是杨露禅进京后收的第一个徒弟。另外在宫室里(皇宫)有一个叫岳柱臣(谐音)的,是武状元出身,官至将军,传说是岳飞后代,河南人,他知道杨露禅功夫好,也要拜杨露禅为师。但杨露禅不敢收,因为,第一他是武状元出身,第二他又是将军,是跟王爷平起平坐的人物。可是他坚持要拜杨露禅为老师。除此二人外,以后王公大臣、贝勒爷们到府里来学上一两手的,那人数就多了,但都不是正式弟子。石贝勒后又介绍杨露禅到旗营(神机营)里做教官。旗营是培养中级军官的,都是八旗子弟,杨在那里教的人就多了,其中三个人学的特别好,学的时间也长,这三人也要拜杨露禅为师。这三人就是万春、凌山、全佑。杨露禅说不行,你们要进门就拜我的儿子班侯(杨班侯,1837~1892年,杨露禅次子,20岁以后即进京助父教拳,后在旗营任职,是戴蓝顶的“武德骑尉”,对弘扬太极拳贡献很大。其弟子著名的有万春、凌山、全佑、王侨宇等。后因故返里隐居,又收有弟子张信义、陈秀峰等人)为师吧。这三人就尊师命,拜杨班侯为师,但实际上还是跟杨露禅练拳。这三个人功夫各有不同,万春得刚劲,凌山善发人,而全佑公则是刚柔相济,有刚有柔。那么杨露禅为什么不收三人做徒弟呢?因为杨露禅的两个徒弟一个是贝勒的儿子,一个是将军,这三个人怎么能和他们称兄弟?而拜他的儿子杨班侯为师是没问题的。
  后来,杨露禅回家休息了一年,杨班侯在京教拳。杨班侯功夫很好,但不能向他提问,你要问他就出手打人,脾气很不好,他喜欢教就教,不喜欢教就不教。杨露禅返京后,他的两个徒弟说:老师你走了一年,我们什么也没学到,班侯兄没教我们什么。杨露禅一听,便说,我辜负了你们。后来,杨露禅又教了他们几年。岳柱臣学得很好,带兵打倭寇,他一刀一马冲入敌营杀了不少倭寇,是英雄,但没有传人。其他学过三手两手的人更没有传人了。万春和凌山也没有传人。
  这段历史我为什么了解这样清楚呢?因为我的祖父做九门督查御史,就是九门提督,等于现在的城防司令。全佑公一年要在我家住二百来天,因为我们原来就是亲戚。
  太极拳传到北京,第一步是在清同治年间,传到宫廷、王府和旗营,习练的人群是王公大臣、将军贝勒、王子和八旗子弟;第二步,是把太极拳传到社会上。
  那是在民国二年(1912年),当时杨式门中的另一位弟子许禹生,在北平创立体育研究社,社址在西城劈柴胡同,那里房子很大,有五个院子,开设好多项目,有田径、足球、垒球、
少林拳术等,太极拳也是其中一个项目。开始邀请杨少侯、杨澄甫、吴鉴泉三位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太极拳开始公诸于众,传于门外造福社会。在此之前,太极拳是关起门来练的。
  体育研究社成立后,太极拳首次向社会公开招生,但报名的不完全是年轻人,有的是老人。可太极拳原有跳跃、发劲等高难度的动作。面对新的学习对象,有些高难动作显然是不太合适了。于是有两位教师把原有的跳跃、发劲等复杂动作都取消了,这两人就是杨澄甫和鉴老(吴鉴泉)。他二人把太极拳改成慢架子,后来就叫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这以后太极拳就在北京社会上公开流传了。
  另外一位教师杨少侯,很固执,坚持不变。他说:“我就是这样打,我就是这样教,爱练不练。”他就是固执得很,脾气很大,出手就打人。因此学员中能忍耐下来的只有一位。他的功夫好不好,好,但教学方法令人受不了,曲高和寡。
  杨露禅是京派太极拳的创始人和传播者。杨露禅在王府教拳,从学者众:既有公子、王侯,也有些管家、将领(全佑)。虽然都是些有身份、有来头的人,但也是有尊卑之分的。正是为了体现这种区分,杨露禅便让全佑等拜其子杨班侯为师。然史料记载:能继承杨露禅之真功夫者,“仅凌山、万春、全佑三人耳。一人善拿、一人善发、一人善化。”凌山和万春,把拳传给谁了?史料无记载,现实也未见继承人,非常可惜。全佑则是把拳传给了弟子王茂斋和儿子吴鉴泉。全佑是旗人,原无姓,到了鉴泉辈由皇家赐予汉姓“吴”。鉴泉为大内卫士,时与杨露禅之子杨班侯同期在王府教武术,拳大同而小异,由此而产生了“杨家拳”、“吴家拳”的叫法;再后来,才形成了“杨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的称谓。可以说,是杨、吴两家及其再传弟子共同努力和传播,才促进了京派太极拳的繁荣与发展。
 
                                                                                              

以上是马岳良老师的叙述

关于我们 | 隐私保护条款 | 入谱平台 | 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