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谱系综合管理 > 文章著作 > 传承人文集

牛可林回忆随洪均生恩师学拳

2014/3/12   来源: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    共973人浏览    我要评论

    我自幼喜爱武术,上世纪五十年代,即从杨式太极拳名家孙继先先生学杨式太级拳。此时亦认识洪公,有时便看他授拳,耳濡目染,自己逐步体会陈式太极拳确是精粹,但由于多种因素,未能成学。

    我在山东工学院读书至1963年临毕业前夕,恐不知将来分配何地,失去跟洪老师学拳机会,随把自己喜爱陈式太极拳,欲跟他学的要求提出来,洪师看我是真喜欢,就一口应允,从此我有幸成为洪师之弟子。

    老师教拳的方法是边教拳式边讲拳理拳法,并处处替学生着想,对此,我永记心中。仅就记忆所及讲几点,追忆师恩。

    “他时间紧,你们先等一等”

     “他时间紧,你们先等一等”这句话,是老师经常说的,至今思之,甚感师恩。时我在山东工学院上学,该校址在千佛山下,离学拳地点有几公里。自从老师答应我学拳后,我每天早晨从千佛山脚下徒步到大明湖公园南面的司家码头及其他拳场学,然后又徒步回学校上课,时间之紧可想而知。老师对我就格外照顾,每当我去了,老师就对其他师兄弟们说:“克林时间紧,你们先等等。”这样就开始教我,我心里特别感动。
     老师授拳的方法对我影响颇深,每教一个新拳式子,总是自己先做一遍示范,然后再把每一动作分开教:手的部位;运行线路;脚的部位、方向;身体转动的方向;眼看的方向;手、足、膝、胯的配合,仔仔细细一一说明,我做时再一一纠正。有时一个动作连纠正三、五次也做不好,但老师总是耐心而细致的教,从不厌烦。老师这种诲人不倦的音容笑貌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将近三个月,我日复一日,天天如此,我的拳架所以比较规范,与恩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否则,我以后离师,如不是有当初的规范动作,还不早忘了?师恩深重,铭刻在心。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为我传授此拳树立了典范

     老师常说:武术来源于生活、劳动与自然的规律。这是对太极拳的总结,又有提高。在讲到手的顺逆缠丝时,为了便于记忆,用吃饭作比,说是用于拿馒头是逆缠,往嘴里送是顺缠。在讲到手的缠丝与手的运行路线之间的关系时,说:手的顺逆缠丝好比是地球的自转,而手的运行线路则是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公转。我体会主要是老师讲的“同时”二字。地球在围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我们练拳时,手的动作在公转时也要自转,决不可公转而不自转,身体其他部位亦应如此,这“同时”二字极为重要。

     老师曾形象地比喻:从头顶百会穴到会阴穴,上下这一条线,好比自行车轮子的轴,这条线只准旋转或一升一降移动,(随步法的变换)而不能晃动,如果是晃动,就像是自行车的轮子“龙弯”了(一种地方话,指旋转的不流畅,轮子一左一右的晃荡)。我体会这就是说腰椎在练拳过程中不能歪斜、摇晃,否则你自己运行尚且不适,怎能还去攻击别人。更要牢记老师讲过的:“腰为轴,戒凸凹。”的教导。

    松与圆

    老师常说,在练拳时,要在松与圆上下工夫。我体会松首先要从两条手臂做起,实际上要从肩做起。表现在手臂上就是松肩沉肘。松而不软才能成柔,不是“发面”那样的软而是有点像弹簧那样的松,圆是全身各处的运转在缠丝的作用下成立体的弧线运动。
    所谓松是不用拙劲,也就是不用笨力气,而不是一点力没有。如果一点力气也没有,手也抬不起来,足也不能动,连站也不能站,更不用说练拳了。我体会拳论中说的用意不用力是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意在力先,强调不用拙力,而不是一点力也不用。就是“四两拨千斤”也证要用“四两”的斤嘛!更何况还要有千斤的力做后盾呢,是用巧而已。

    一尺与八寸

    在谈到攻手应对时,老师常说,对方想要进一尺,最多只能让他进八寸,如果对方要想退八寸,就要他至少退一尺。当时只是觉得有道理,现在才明白,所以要如此,就是处处不能让对方如意,才能造成我顺他背之势。

    对“引进落空”我是从书本上看到的。按照书本上的要求,当时自己对太极拳的初步理解,觉得要引进就要顺着来力后退,结果是越退越对自己不利,造成我背人顺之势。后来才知道,退要有分寸,决不能一味的顺着对方来力后退,而是按老师讲的:对方想进一尺,自己最多只能退八寸。

    怎样才能作到呢?就是一搭手直来横拨,横来掤压的方法。通过螺旋缠绕改变来力的方向,使其不得意而回击之。八寸是最大限度,如果能在一寸,半寸内造成对方的背势,就决不用寸半、二寸。反之对方要退八寸,就要叫他退一尺,亦是如此。

    随遇平衡

    老师用电线杆和兰球来比喻稳定平衡和随遇平衡。并说,陈式太极拳一定要作到随遇平衡。后来我才逐渐明白,《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对身法,步法,手法,眼法的一切要求,都是为求随遇平衡来的。通过对身法,步法,手法,眼法的变化,甚至足部的角度变化,也就是老师讲的,步随身变,以达到身体的重心和中心随时都能重合在一条垂直线上,以达到随遇平衡的要求。

   手,腕,肘是一杠杆

   松肩沉肘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沉肘往往不易做到,老师曾说过,手腕肘是一个杠杆,腕是杠杆的支点,手和肘是力点和重点,只要手指扬起,肘自然沉下,后来我以此教学生,屡试屡应,这和某些书上说的舒指坐腕是一个道理,不过老师说的更明了易懂而已。

   因工作关系,远离老师多年,听老师教诲甚少。拳艺方面更是一事无成,仅就一鳞半爪体会写出来,供参考,不对之处,请指正。

                                                 牛克林2005年夏



关于我们 | 隐私保护条款 | 入谱平台 | 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