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谱系综合管理 > 文章著作 > 传承人文集

医武双精 全才名家

2010/1/11   来源: 中华武术传承谱系中心    共896人浏览    我要评论

吉老虽年逾花甲,却精力充沛,神采奕奕

  南方网讯 中医名家吉良晨教授酷爱方术医药、喜嗜弄拳击剑,他医术精湛,处方丝丝入扣,滴水不漏。悬壶50载,活人无数。

  吉老用“务勤不惰、学习不怠、临证不已、深化不息”这16字座右铭自勉,夙兴夜寐,刻苦攻读。学医14载,尽得师传。他对中医典籍烂熟于心,至今既能准确背诵《皇帝内经》、《伤寒论》、《药性赋》等经典著作,还能脱口而出任何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炮制、分类、毒副反应等,让人惊叹他其实也是位中药学家。

   医学名家

  吉老21岁悬壶京都,至今已有50载,因其辨证准确,用药精炼,往往收到药到病除之效。

  东北一小孩因淘气遭父打骂,突觉胸口憋闷,喘气困难。此后间有发作,发病时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家人以为是癫痫病,送往医院诊治,但难见其效。后辗转到吉老处求医,吉老通过辨证论治,认为此病是气郁结胸而发,遂施以解郁舒肝法,9副药后,病童很快康复。

  北京城一九旬老翁,肾伴有功能衰竭,因腿部拉伤卧床月余后,无法排尿,腹部以下肿胀。吉老辨证其属脾肺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患者服药七剂后拔除导尿管,3小时后可自行排尿。

   武学名家

  吉老醉心拳术剑术,深谙武学精髓,继承和发展中华武学,让国之瑰宝大放异彩。他毕生演绎着国医和武学完美交融的精妙版本,如今的吉老虽寿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透露自己的养生秘诀是弄拳击剑。他认为真正的武术不是操练肌表筋骨皮,也不是打斗攻防等技能,而是身心合一,养生长寿。

  吉老如今每天习武3小时,在他古朴清幽的书房里,除了半壁古籍、国画青瓷,还有宝剑几把,闲时可舞剑怡情。对于武学和国医如何有机结合,吉老的答案简单又实在:一个医生首先自己要身体健康,给病人治病才更有说服力。

   他的困惑

   尴尬的中医教育

  吉老从医50余载,对中医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对于当前中医教育的现状,吉老倍感忧虑和困惑,他力陈中医界种种怪现象:“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士、硕士、博士,竟然不能在临床第一线看病,更别提疗效;中医教育培养出的高层次人才,居然大多不愿意从事中医工作;有的人为了晋升提职拼命学西医。”

  吉老激动地说:“这算是什么中医继承人?所以不单是中医后继乏人,而更可悲的是后继乏术,这是难堪的中医教育啊!”

  究其原因,吉老认为中医教育与临床脱节是一大因素。吉老提到他颇为推崇的医圣张仲景:“后汉时大疫流行,张仲景官至长沙太守,却弃官行医,为老百姓解除疾苦。所创《伤寒杂病论》乃中医学辨证论治大法,成学习中医必读之经典,对每一位中医来说都非常有教育意义。现在的医学院毕业生,有几个能完整背诵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序?”

  其实,中医人才的匮乏是名老中医们共同的困惑。“这是国家中医教育必须改革的重大问题。”吉老通过和所带学生打交道,也感同身受。“中医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要培养出真正高明的中医人才,是明医而不是空有虚名的‘名医’。只有这样,才能光大中医事业,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他的立场
   
   中医院首先要姓“中”

  对于中医存在的问题,吉老感叹“一言难尽”。他认为,中央的中医政策没有落到实处是症结所在。“毛泽东1958年就提出,中医是伟大宝库。我国《宪法》第21条明文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2003年实行的《医药条例》规定保护、扶持、发展中医,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这些方针政策对光大中医事业举足轻重,但贯彻力度还远远不够,以致出现了中医教育偏离中医之道,中医院不姓‘中’,为了经济效益而大量采用西医治疗手段的现象。”

  吉老告诉记者,他至今铭记着周恩来总理对中医人的鞭策和鼓励。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天,吉老去给章士钊老先生诊病,恰逢周恩来总理去探望章老。周总理听说吉老是北京中医院的医生,便殷殷垂询医院的情况。在聆听了有关中医发展的问题后,周总理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我们不很好地学习中医,将来可能去外国留学学中医。”这番感慨的话语让吉老刻骨铭心,“当时我的脸热烘烘的,总理的话让我很受感动,早已铭刻心中,永远也难以忘记。”

  而今重提旧事,周总理的话再次萦绕耳边。吉老显得忧心忡忡:“前不久去澳大利亚五个城市讲学,前来捧场的90%以上都是洋人,他们对中医非常熟悉,对医圣张仲景毫不陌生。我暗自揣测,难道总理的话真的不幸言中?”

   他的观点
   
   辨证论治是中医优势

  去年初春,非典突如其来袭击中国。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以吉老为表率的名老中医们挺身而出,深入第一线,为病人诊舌察脉,辨证施药。吉老根据中医“肺”的理论,以“玉屏风散”为主,加入养阴清热之品形成的处方“防温肃肺汤”,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非典”疗效甚佳。

  反思抗非历程,吉老认为中医之所以在抗非中大显身手,是因为中医不是针对病毒,而是针对整体辨证施治。他说,中医的最大特点是:整体观念、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最大优势。“非典是急性传染病,西医认为病源是变种冠状病毒。但中医认为非典属温病范畴,诊治重在‘扶正祛邪’,应以益气养阴,清热肃肺为治疗原则。这也是中医治疗非典处方的基调。”

   他的建议
   
   中西医应相互协作

  吉老坚定不移地走中医之路,无论是在病房还是门诊工作,他都刻意要求自己做到先中后西,能中不西,尽量运用所学中医知识,所继承的中医知识去诊治别人。

  但吉老并非保守主义者。“我不反对西医,但我更相信中医。”针对当下中西医的碰撞和争议,吉老自有一番见解。

  他认为中西医从诊断、处方、治疗等各方面都不一样,分属两个体系。西医是实验医学、结构医学,中医是整体医学、实践医学。但二者并不对立,中医可将西医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充实中医的知识内容。

  吉老说,只有中西医彼此尊重,相互补充,将两方优势结合,才是真正的在高层次的中西医融合。

   人物简介

  吉良晨,字晓春,满族,生于1928年2月,北京人。幼承庭训熏陶,师教私塾9年。酷爱方术医药,喜嗜弄拳击剑,尤好行气功法,为买氏形意四代传人,露蝉门下五世弟子。21岁即悬壶于京都,先后结业于北京中医研究所,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

   学术成就

  吉良晨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症。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药物领导小组成员、卫生部药典委员、药品审计委员、中国中医药养生保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脏胃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常务理事长、保健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基金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理事等职。

   弟子眼中的大师

  吉老医技精湛,医德淳厚,名满医界。他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用药精当,效果显著。简单几味常用药经他搭配,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对病人,吉老从不势利,无论贫富老幼均一视同仁。问诊时非常仔细,望闻问切,没有丝毫马虎;对弟子,吉老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他视弟子如亲人,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吉老既是医界泰斗,也是饱学之士,文史哲均有很深造诣,谈古论今时总能引经据典,妙论佳句信手拈来,让人叹服他的博学和辩才。

  总之,非常庆幸能跟师吉老,除了医技大增,在立德立行立言上都受益一生。


关于我们 | 隐私保护条款 | 入谱平台 | 留言反馈